第八十六章 地下实验室-《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3)页

    赵烨转了一圈,选中了一个区域做自己的实验地点,就开始招呼几个战士,帮着他搬东西。

    这是一个厚重的实验台,台面都是天然大理石的。所以,赵烨只是把一些工具,设备都给挪下来就行了。

    坐在这个地下室里,赵烨感觉真是不错,起码不用忍受外面的高温。而且,这里的防水做的不错,也没有太阴的感觉。

    准备工作厂里已经给他弄好了,那他也得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才行。

    赵烨渐渐把意识沉入空间,在里面做起了各种实验。

    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讲,赵烨这个空间技能就是无价之宝。

    他可以光速的查阅资料,可以凭着想像构建一个实验品出来,然后就在自己的眼前做各种实验,实验的数据,更是能第一时间反馈给他。

    他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确定寄存器的结构,材料,和生产工艺。

    有了这些,一切才有了方向,要不然,上面那些人的工作全都白费了。

    从原理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东西。它就是在硅晶板上,“挖”出一个坑来,然后在里面填充进去一些特殊的材料,然后再把这个“被填满的坑”,用一层绝缘体给盖上!这种绝缘体,还能得有效的隔绝填充物的电磁环境。保证其在断电后,还能保持电荷。

    因为计算机就是二进制的语言,二进制的基础,就是物质是高电荷还是低电荷了。

    高电荷代表“1”,低电荷代表“0”。这些0和1就组成了我们的信息世界,它几乎就是信息世界的灵魂和全部。

    寄存器和内存,硬盘一样,都是用来存数据的。但他们在结构上还有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硬盘和内存暂时不提,寄存器要保证,“写入”里面的数据,在长时间不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里面的数据不会“失踪”。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存取速度绝对要够快。

    最主要的还有,体积要尽可能的小,因为它是要布置在芯片内部的。

    那么怎么才能把它做的更小呢?

    这就需要组成它的元器件和存储物质更小!

    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代的光刻机,就不再适用了。

    赵烨在精神空间调出第一代光刻机的模型,意念一动,“光刻机”就分解成了一个个的组件。

    上一个设计中,紫外光线采用的是平射的设计,那么这一次,为了更小的精度,赵烨就不得不使用透镜,对光线进行折射。

    这个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在光线通过模板以后,再经过一个凸透镜,然后光线被折射到更小的范围后,再打到下面的硅晶片上。

    可增加一个透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光线在通过任何透镜的时候,都是要衰减的。也就是说,光会被透镜“吸收”一部分。

    而且因为凸透镜是一个薄厚不均匀的镜片,那么不同位置的光,通过的镜片时,它走过的路径不同,那么通过后,他的衰减程度就会不一样。那么对于最下面的硅晶片来讲,就是冰火两重天了。

    这就像炒菜,锅底下的火不均匀,锅里面的菜有的地方会烧糊了,有的地方还是生的。关键你还不能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