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中东区域-《1889远东枭雄》
第(1/3)页
法国人同意亚约海军舰队停靠金兰湾对英国人来说是个极大的刺激,但是英国政府的一切交涉都以失败告终,法国不愿意和亚约发生任何的冲突,对于印度支那这块地,他们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了。
法国的进一步退让让英国十分失望,而从中国对待法国的态度中英国发现中国在亚洲范围内孤立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现在开始更多的针对他们。
到现在中国甚至开始在中东区域加大投入力度,挑动当地的反英情绪,而在这一方面中国和德国还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英国之前在伊朗北部开了个口子,允许中国势力进入伊朗其实是希望中国和德国在这里爆发冲突,放大双方之间的裂痕,避免中德两国进一步,
而中国也确实对德国企图控制伊朗政府的行为非常不满,最终在英国的默许下,中国成功将德国势力从伊朗驱逐,中德双方的关系也确实因为伊朗出现了一些下降,但是也只是在伊朗有一些下降,中德在中东的合作基础比英国人想象的要牢固。
而中东强烈的反殖民情绪也为两国保持关系提供了帮助,比如伊拉克,她自一战结束后建立开始,就长期处于英国的保护国地位,根据1922年签订的《英伊条约》,英国保留了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和石油权益,并对伊拉克的外交和安全事务有着实际上的控制。
1930年,双方签订了新的《英伊同盟条约》,虽然承认了伊拉克的独立和主权,但仍然规定了英国在伊拉克事务中的特权和干涉权。
即使在1932年加入国际联盟的伊拉克,成为一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但实际上仍然受到英国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伊拉克民族主义运动在20年代时就已经兴起,对英国殖民统治表示不满和反抗,伊拉克的反英情绪很快被中德两国政府利用了起来并不断扩大,最终在36年让伊拉克发生了一场未遂的政变,而这其中德国除了很大力气。
德国虽然在欧战后被协约国整的很惨,但是由于中国一直坚定的站在德国一边使他们能够保证在中东留下一些影响力,
在欧战结束前,已经控制了巴林的中国就与当时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以及德国政府进行了接触,表示中国在波斯湾的控制区域无条件收容德奥两国公民,并且直接派出飞艇去法奥港等地接送。
第(1/3)页